全力以赴 打造绿色示范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东港口烟台港积极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强化战略布局,系统推进绿色低碳港口建设工作,发布《山东港口烟台港绿色低碳港口专项规划(2024-2025年)》。《规划》以构建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绿色支撑为愿景,打造“源网荷储”、低碳零碳、生态园林3个示范港,实现5个新突破,完成8大任务,实施N个绿色低碳项目为绿色港口建设实施路径,科学推动绿色低碳港口建设,努力将打造绿色、低碳、可循环的世界一流绿色港口。
绿色港口建设,重点需要解决能源问题。烟台港在“光储充”创新加码,港区内“源网荷储”高效互动、协调发展,结合自身港区电源规划多、用能结构多元、电网自有率较高的特点,积极探索多种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新模式、电源与负荷协调联动新机制。通过风光+储能、换电站、新能源车充电设施等13个项目建设,构建源、网、荷、储多向互动的港口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四位一体,和谐共舞,高渗透比的绿电“模式”完美演绎,共同交织出一幅生态园林式“绿美烟港”画卷。
“‘源网荷储’项目中的分布式光伏一期已经建成各类光伏设施3万多平米,分布式光伏二期项目正在组织前期论证。”烟台港安环部副部长张鹏介绍,今年3月,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授予山东港口烟台港汽车码头分公司碳中和评价证书,烟台港汽车码头承诺今年6月30日前实现碳中和,标志着烟台港零碳码头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多措并举 可循环发展成果斐然
漫步在烟台港西港区山港大道,周边绿树成荫,草地绿意盎然,宛如一幅“万米画卷”。继去年打通16公里绿化灌溉管网,实现西港区中水灌溉全覆盖改造后,今年,烟台港积极引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由东向西串联起山体公园、雨水调蓄池、临港企业产生中水利用项目,打造“海绵”港口。
“我们的海绵港口项目采取透水铺装、下沉绿地、雨水花园等设计,建立起中水利用、雨水收集回用、全方位抑尘喷淋、立体化水循环利用体系,实现径流雨水的滞蓄、净化,预计每年能够回收利用雨水20万吨,利用中水60万吨。”烟台建管中心项目负责人万宝进介绍道。海绵港口项目建成后,将实现港口水资源利用效率再升级,使绿色港口更美丽更环保。
目光移到芝罘湾港区,绿色元素依旧亮眼。在烟台港客运站k17泊位上,滚装巨轮“渤海翠珠”号刚刚完成下船作业,客运站电工和船员便配合熟练拉出电缆、连上插头,工作人员在岸电远程控制箱上轻轻点击几下,“渤海翠珠”轮很快就接上岸电,船舶柴油发动机的轰鸣声随之消失……
目前,烟台港三地五站客滚泊位共建设9套岸电设施,19个高压岸电箱,实现了在用客滚泊位岸电设施全覆盖。截至今年5月,岸电使用量达920万千瓦时,使用时长19908小时,接电3643次,减少船舶燃油排放1886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874吨,岸电设施不仅在客运码头“值守”,在烟台港21个码头泊位都能看到它们身影。与传统的船舶自备发电机相比,岸电的使用可以大幅降低有害气体排放,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有助于改善港口的空气质量、推动港口能源结构转型升级。
预防为主 源头防治港口更美丽
这里,以绿起笔,逐绿前行。去年,烟台港新增、改造绿化面积近30万㎡,种植各类苗木30万余棵,“樱花大道”“万米画卷”……2024年,烟台港将基本完成“园林式港口”建设,形成大尺度、多维度景观轴线,呈现出错落有致、季相分明、一步一景、景景不同的园林景观。
“近年来,我们紧盯环保问题源头,打出‘智慧管理+创新举措’组合拳,管控好作业源头,港区空气自然清新!”烟台港安全环保部主管崔晓阳说。
今年,烟台港环保综合管理平台成功上线试运行,借助实时监控、实时定位、大数据分析等功能,实现港区作业路线、重点区域环境问题无死角、全覆盖管理。同时统筹分析天气、大气监测、抑尘作业等信息,实现空气污染精准预测和及时预警,为港口作业提供科学指导。
在管理智慧化发展的同时,烟台港不断加大对环保举措的创新力度。在芝罘湾港区码头,利用特色散货卸船直取技术、微米级干雾抑尘技术等,打造出的特色散货无损化智能直取装备,实现源头抑尘、精准抑尘,抑尘率可达80%。在西港区矿石码头,通过在卸船机漏斗及落料点增设抑尘装置,实现接卸源头、运输流程、堆存过程全流程的有效抑尘。在莱州港区散货码头,新上线的散货除尘装车设备配备5个强力除尘器和智能节电控制系统,除尘率可达98%……
展望未来,烟台港将落实国家“双碳”战略,创新突破、加压奋进,全力以赴打造‘源网荷储’、低碳零碳、生态园林三大绿色示范港,为山东港口“三大建设”、交通强国建设和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范薇 常青 通讯员 刘嘉浩)